2024年10月11日我校开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协力建设科技强国”天津城建大学科普周活动。
依托我中心的天津市城市建设技术科普基地致力于成为连接公众与建筑的桥梁,聚焦房屋建筑技术,通过建筑构造、装配式建筑、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建筑电气、建筑消防等平台,开展城市建设技术科普活动,激发公众对城市建设的兴趣和参与度。




10月13日,发挥实训中心窗口作用,加强学校教职工之间交流互动,促进教职工家庭和睦,激发爱校荣校热情,中心老师凝心聚力,开展了“传播建筑科学 激发创新活力”科普活动。
本次活动由中心工程实训部老师带领参与者参观建筑构造等科普平台,了解建筑物基础、楼层、墙体、楼梯、屋顶、门窗等主要构造,认识建筑构造特征、做法及内部功能,并介绍了我国不同民族的特色民居。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传统民居形式不下四十余种。老师们通过比较有代表性的江浙民居、安徽民居、蒙古包、陕西窑洞、朝鲜族民居、傣族竹楼、永定土楼、藏族碉楼、土家吊脚楼、满族四合院、汉族四合院、维吾尔族民居等为来访者展示建筑的多样性。

活动中,在老师指导下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民居,通过使用模块化的建筑组件进行拼接,亲手搭建起一座座微型民居模型,本次活动既增长了建筑知识,也增强了动手能力,激发了他们对建筑的兴趣,这种互动体验使参与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从而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出对房屋建筑的深刻认识,同时也了解到不同民族的民居特色,培养孩子们对祖国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通过举办本次科普活动周,为青少年接触房屋建筑技术和民族建筑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活动周中的互动体验环节,不仅提供了一个学习科学知识的场所,更是一个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和创新思维的熔炉。通过参与益智拼民居等动手活动,青少年能够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建筑构造原理,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来构建更加稳固和高效的建筑结构。这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活动和学习方式,能够有效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正如美国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言:“告诉我,我会忘记;让我看,我会记起;让我来做,我会明白。”
本次互动活动确实收到了很好效果,中心科普基地将继续努力,通过互动体验和教育活动,培养下一代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